立秋雖至,“秋老虎”帶來的高溫卻常卷土重來,呈現“早晚涼、午間熱”的特點。這種顯著的晝夜溫差給污水處理廠的穩定運行帶來獨特挑戰,尤其系統正處于夏秋轉換的適應期。
核心挑戰:晝夜溫差下的波動
1、微生物活動不穩:
代謝起伏大: 白天高溫加速好氧菌代謝,需氧量暴增;夜晚降溫又使其減緩。這種劇烈波動使溶解氧(DO)控制困難,易出現白天缺氧、夜間DO過剩。
硝化能力脆弱: 經歷夏季高溫的硝化菌本就疲憊,立秋后白天的持續高溫(尤其>32℃)進一步抑制其活性,加上晝夜溫差阻礙恢復,出水氨氮超標風險顯著增高。
2、溶解氧(DO)管理更難:
高溫直接降低水中DO溶解度(物理規律),即使加大曝氣也難達理想水平。
傳統曝氣策略難以跟上水溫的快速日變化。
3、污泥狀態易變差:
高溫和DO波動易引發污泥膨脹或解體,導致二沉池沉降變差(SVI升高),出水懸浮物(SS)風險增加。
高溫加速污泥老化(活性下降),在換季調整期維持合適污泥濃度和泥齡更具挑戰。
4、設備壓力與能耗高企:
經歷夏季高負荷的設備,在“秋老虎”下更易出故障(如過熱、冷卻不良)。
為應對白天高DO需求,曝氣能耗常達全年次高峰,推高成本。
5、潛在水質水量變化:
可能的秋雨帶來初期雨水沖擊(水量、濃度突變),疊加高溫雪上加霜。
充足光照加午間高溫,仍可能引發二沉池等處的藻類過度繁殖,消耗DO,影響水質。
應對策略:精準與靈活
1、加強監測預警: 重點加密水溫(尤其晝夜變化)、DO、氨氮、污泥性狀(SVI)的監測,建立高溫預警。
2、智能調控曝氣:
分時段策略: 白天高強度曝氣,夜間適度降低。優先采用基于DO實時反饋的自動控制。
確保曝氣設備高效(清洗曝氣頭、優化風機運行)。
3、靈活調整工藝:
優化污泥管理: 適當縮短污泥齡(比盛夏略長),增加排泥,維持污泥活性。污泥濃度可略低于盛夏。
保障硝化: 確保硝化池DO充足(白天>2-3mg/L),pH穩定。必要時投加耐高溫硝化菌種。
根據沉降情況調整回流比。
4、重點設備維保:
高溫前完成關鍵設備(風機冷卻、電機軸承等)專項檢修。
加強高溫時段巡檢,利用涼爽時段(早/晚)進行維護。
5、控制藻類: 對敞開池可考慮遮陽網或安全抑藻劑(謹慎評估)。
6、預案與智慧管理: 制定應對氨氮超標、污泥膨脹、設備故障、雨水沖擊的預案。利用智慧平臺集成數據,實現智能預警和優化。
立秋后的“秋老虎”,因其晝夜溫差大、系統處于換季期,對污水處理構成獨特考驗。其影響是波動性、累積性的。成功應對需:精準監測水溫/DO/氨氮波動,智能分時段調控曝氣,靈活調整工藝參數(尤其污泥管理),加強設備預防性維護,并做好應急準備。 抓住這些關鍵點,方能馴服“秋老虎”,確保換季期水質穩定達標。
上一篇:雨季污水處理系統的重大考驗
下一篇:洪水來襲:污水處理廠的應急保衛戰